时间是个美丽的谜,多啦A梦的时光机让人心生向往,霍金的《时间简史》令他享有国际盛誉......围绕时间的思考一直以来激发了人类无限的想象力。在如今这个时间常常不够用的时代,飞常准创始人郑洪峰,将时间做成了一门了不起的生意。
时间生意
昆明飞合肥的航班还有40分钟起飞,刚刚抵达机场的郑洪峰花了5分钟时间通过快速安检通道,再从容拦下一辆电瓶车,将20分钟步行前往登机口的时间压缩为5分钟。
抵达登机口,打了一路商务电话的郑洪峰终于有空低头看眼手机上的飞常准登机时刻,果然一切刚刚好,而这样的飞行他一年要经历100多次,早已习以为常。
作为航空技术服务商飞常准的创始人,郑洪峰把这种分秒必争的值机经历形容为压缩“时间胶囊”,帮旅客加速到达机场后的流程,再让机场有效时间变得更有意义。
在郑洪峰看来,虽然他只提前40分钟到机场,但飞常准能让他赶上飞机,“这就看你的时间怎么值钱,我相信10块钱买一分钟很多人是绝对愿意的。”
对此,他举了个例子,“像其他一些企业高管是怎么做的呢?假如听说有雷雨,他们会买两班头等舱,加一班高铁,能赶上哪班就哪班,目的就是一定要在几点钟赶到什么地方去。”
而郑洪峰正在用技术解决地就是这个商业难题——如何让旅客在机场的时间更有效地利用起来?
凭借提供全面实时的航班数据,下载量已经超过1亿的飞常准就是郑洪峰希望为旅客们提供的答案。
但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少有人能看懂飞常准的盈利模式,它在流量上源源不断,却似乎无法预测商业可行性。
郑洪峰认为,飞常准的商业核心是基于中国广泛的民航客运市场——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8000美元,而在全球来看,任何一个国家只要达到这个收入级别的时候,航空出行会井喷式增长。
实际上,这家公司的航班动态服务还有面向B端客户的产品。目前航班动态面向B客户的产品已经覆盖航空公司、机场、物流、电商、OTA、保险等30大领域的客户。
“我们现在B端业务已经拓展到航空公司,机场,ATC(空管)等,机场类业务市场占有率飞常准最高,去年已经有81家机场在使用我们的A-CDM系统”,郑洪峰说。
“同时我们从历史上数据来看,中国还有10亿人没有坐过飞机,这是很分裂的市场。”郑洪峰难掩兴奋。
以一个创业者的敏感,对于当下的一切,郑洪峰早就隐约嗅到了未来的趋势,“我们想推动证件值机,二维码都是多余的,就像咱们坐高铁一样,而这是国际上做不到的。”
“这样我们拿着证件就可以一路通关,现在所有的堵点,比如说安检点堵点,登机口堵点全部都会消失。”郑洪峰描绘着他心目中最理想的登机方式。
时间价值
问题不在于郑洪峰是怎么做的,而在于他为什么要做飞常准。
这让郑洪峰自己也回答不了。“70后很幸运”,他用感慨的口气回忆道,“当时我们还包分配工作。因为我父亲是民航人,我也就做民航工作。”
采访气氛开始融洽,到了该总结点儿什么的阶段,这位飞常准创始人变得坦率、放松,目光中映着初心。
郑洪峰认为70后们赶上第一个互联网时代,就像中了头彩,当时广东电信推出免费空间,可以在上面发布主页,郑洪峰就用自己的业余精力搜集民航新闻,再放在上面。
“这就是民航资源网的雏形。”郑洪峰平静地说,如今一晃20年过去了,郑洪峰一手创办的民航资源网平均每5位民航人中就有一位在每天阅读民航资源网信息。
据Alexa统计,民航资源网是目前最大的中文民航网站。
随着移动互联的飞速发展,市场逼着郑洪峰往前走,他一手打造的飞常准又在2005年应运而生。
“如果没有移动互联网,飞常准是不可能做起来的。当时我们第一年就有100万注册用户,而我们前面在做民航资源网时,10万注册用户花了将近10年。”郑洪峰对此记忆犹新。
而作为一个飞行常客,郑洪峰当然对自己所做的产品深有体会,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他从北京飞合肥,手机上弹出飞常准的一条延误预警:有雷雨挡在山东和天津交界的航路上方。
“什么情况啊?北京天气好,合肥天气也好,为什么我们不飞?”受不了长时间等待的旅客却已经开始和空管发生争执。
这时郑洪峰掏出飞常准,给带头的旅客看完飞常准整个雷达空路图,了解了真实情况的旅客不说话了,一场误会由此烟消云散。
因此,郑洪峰认为飞常准是在利用信息透明来挖掘用户时间价值,“我没有办法创造出新的时间来,但是我可以让你的一天拥有更多的时间。我相信这对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
看上去,郑洪峰的初心从来没有变过。
在他的逻辑里,飞常准提供的数据信息可以让机场、航司与旅客之间的关系变得更透明。
“通过飞常准这13年发展,大家愿意把这个信息拿出来,因为这对机场、航空公司,空管还是旅客都是有好处的。”郑洪峰强调道。
现在,郑洪峰又坦承幸运地赶上物联网时代,他认为在这个时代,数据会提高整个社会的运营效率,让每个人时间更值钱。
然而这同时又是一个迷雾重重的市场,关于物联网使用的领域,在家、办公室等小场景已经完善,在机场这样大场景的使用进度却较为缓慢。
创业近20年,郑洪峰依旧斗志旺盛,极具感染力。
他的手段是通过跟机场深入的合作,去了解每一个细节所花费的时间,“再一家一家机场去谈。”
如今,从上海浦东机场到昆明长水机场再到贵阳、绵阳,越来越多的机场上线了飞常准的智慧协同运行系统(A-CDM)来建设智慧机场。
带着飞常准,一步一步闯出一片天,这是郑洪峰苦尽甘来的果实。
激发活力
每当郑洪峰飞往一个陌生的城市,他通常会做一件事情:看书,“要更快速地了解这个地方,就是看书。”
他最近看的一本书叫《意会时刻》,书中的理论也颇能得到他的认同,那就是所有的理性可以用数据推导和分析出来的,但并不代表未来的趋势。
郑洪峰认为开创一个全新领域更需要感性,“你一年飞五次,和一年飞五十次,和一百次是完全不一样的。你对整个行业的认知也是不一样的。”
郑洪峰更期望把中国还没有坐过飞机的10亿人带到这个行业里来,让他们的时间也越来越值钱。
在这种理念下,飞常准的未来蓝图更关注旅客到达机场后的细枝末节,试图做到全方位消除旅客痛点。
据郑洪峰估算,中国现在的航班时刻已经很稀缺了,未来的时刻不一定满足旅客需求,而选择转机就会涉及到跨航空公司。
那么怎么提高两家或者数家航空公司之间中转信息的沟通?在郑洪峰看来,这个核心就是行李。
毕竟人是活的,行李是死的,“所以行李只要一解决,后面整个民航地面运行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郑洪峰总结道。
因此,航班旅客的行李就是郑洪峰即将打响的下一场战役。
让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行李的状态是郑洪峰希望在近些年能达成的小目标,当然,他也承认,“在国内现在还是一个非常大的难点。”
但郑洪峰有信心,毕竟伴随精英群体的扩大,他们需要把自己的时间赋予更高价值。
“比如说上海虹桥机场会把市中心商务会议室搬过来,商务旅客下飞机后就可以进会议室开会,开完会就可以飞走。”郑洪峰信手拈来举了个例子。
看起来,围绕时间所做的这门生意还真不小,而未来飞常准还能再优化吗?
郑洪峰停下来,笑着解释,“我们现在正在提高的是整个民航地面运行效率的价值,未来也会想办法提高整个空中资源的效率,这是有前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