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这个在2017年末才开始被广泛关注的新科技,在2018年不仅得到了业内最广泛的研究,更是在IAG开始了具有实际意义的系统测试。
而生物识别技术,去年的现在还往往被加以未来时态活跃在我们的想象,今年的现在却已在全球机场里遍地开花,甚至在全球最繁忙的亚特兰大机场里,实现了全流程的“刷脸”通行。
AI沟通、CT安检、……,这些新技术的实践,也在旅客出行的多个节点开始突破传统秩序。
生物识别技术
终于成为主流的新科技
生物识别技术终于在2018年开始成为便捷出行的主流。
首先,人脸识别技术在一些国际大型枢纽机场已完全担当了主要角色,独立完成对旅客身份管理的全部工作,而且这一改变让机场的通行效率大大提高。
在Vision-Box公司与阿联酋航空、阿联酋迪拜机场以及英国航空、美国洛杉矶机场合作进行的测试中,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使登机时间缩短了一半,端到端的等待时间平均缩短了40%,非航空业务收入增加了20%~30%。
在德国汉莎航空集团与艾玛迪斯、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Vision-Box公司合作进行的生物识别登机测试中,这项技术让350名旅客在约20分钟时间内全部登上一架空客A380飞机。
在美国14家机场登机口进行的运行面部识别技术测试中,这一技术大大降低了登机口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他们不再需要手动检查每份护照,旅客登机速度也因此有了明显提升,如在圣何塞国际机场,旅客等候时间已经减少了4分钟。
其次,在一些国际大型枢纽机场,人脸识别技术已开始融入乘机全流程。
樟宜机场已在T4航站楼启用人脸识别技术提供自助服务,用于值机、行李托运、出入境、登机等环节。理论上旅客从值机到登机都无需与任何工作人员交流。樟宜机场预计,这将有助于降低20%的人力成本。
而亚特兰大机场F航站楼成为美国首个全流程“支持生物识别技术的航站楼”,更是代表生物识别技术在机场内完成了一次漂亮的“晋级通关”。
在达美航空的支持下,位于亚特兰大机场的梅纳德·h·杰克逊航站楼成为美国首个“支持生物识别技术的航站楼”,旅客可以仅凭“刷脸”,从值机、托运、安检到登机一路通行无阻,畅享无缝式出行体验。(该项目适用于从亚特兰大机场起飞的达美航空及其合作伙伴墨西哥航空、法航-荷航或维珍大西洋航空,搭乘上述航空公司的旅客可以自由选择体验这一项目。)
旅客最初在进行网上登记时,可以点击查看相应航空公司的自助选项,扫描面部信息并保存在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的档案中。抵达亚特兰大机场后,机场自助值机柜台、自助行李寄存柜台、TSA检查站和登机口均配有面部扫描设备,旅客可自助完成全套登机流程。
达美航空表示:“现在每周通过F航站楼的旅客大概有2.5万名,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这一项目。根据数据统计,面部识别选项可以让每位乘客的登机时间节省9分钟。”
区块链
业内最瞩目的研究方向
区块链技术在2018年吸引了业内最广泛的研究关注。这个来自SITA实验室的研究显示,在提供乘客识别、票务等航空服务方面,分布式账簿技术更有效,并具有优势。
SITA的数据显示,40%的航空公司和36%的机场认为,区块链可提供的主要惠益是简化身份管理流程,例如:减少多次身份验证的需求。并且,59%的航空公司制定了区块链研究计划,计划在2021年前实施。
而在2018年,英国航空母公司国际航空集团(International Airlines Group,简称IAG)在登机环节对区块链系统的实际验证,更让这一技术备受业内瞩目。
IAG开启测试的是VChain Tech公司提供的VChain区块链验证系统。这一系统利用区块链技术中智能合约的设定及不可篡改的分布式数据库,实现在无需与任何第三方分享信息的情况下,验证旅客身份证件的有效性和信用情况,同时能够保证办理登记手续过程信息的安全。
如果测试成功,该验证系统将帮助航空公司和政府机构,依据庞大的区块链数据库进行旅客身份认证,机场长时间排队安检将成为过去,登机手续将更为简化。
虽然这项测试的结果还不得而知,但VChain这个系统平台,凭借它由区块链作为驱动进行的数字身份验证这一独特功能,在2018年首届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全球机场与乘客研讨会上,荣获了创新奖的总冠军。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高级副总裁Nick Careen说:“未来20年,航空业想要满足日益增长的乘客需求,唯一途径就是采用区块链等新技术来提高运营效率。”
AI
正在完善中的技术
AI技术在2018年的便捷出行中,更好地扮演了“沟通者”的角色。
尽管基于AI技术的机器人,早已在机场内变得普通。但在2018年,机场机器人的新一轮升级终于让这些“沟通者”变得更“善解人意”了。
在法兰克福机场里,由瑞典机器人公司Furhat Robotics研发的新型机器人管家“FRAnny”,正在把“社交智能”带到机场里。
这款新型机器人能模仿人类性格、声音和表情,与旅客的互动也将更加真实。这个叫做FRAnny”的机器人支持多语种操作,可提供如航班离港时间、机场特定方位指引等各类信息。可为旅客提供多种辅助性服务。
另外,美联航已开始基于每名乘客的交互数据,利用AI技术来优化客户体验──调整机票价格以匹配乘客资料。
美联航的机器学习算法可以获取150个不同的客户和航班数据点,并实时决定购买或登记点应该将哪种产品展示给客户。该引擎考虑了乘客的曾购买、偏好、目的地和活动等因素。通过实时决策引擎展开的互动,该引擎为客户提供各种产品选择,改善旅行体验,比如航班选择、座位升级、里程购买或者优先值机权。
据SITA报告,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全球航司和机场在AI技术方面的投资热情正在提升。目前,84%的航空公司计划在2021年之前实施关于AI技术的重大项目或研发项目,而去年,仅52%的航空公司持此观点。机场也在提升对AI技术的投资力度,今年61%的机场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推出重大项目或开展研发,而2017年仅有34%的机场持此观点。
CT安检
安检新标准的创造者
2018年,美国已在境内15个大型机场中开展对CT安检扫描仪的测试,澳洲几大主要机场也已开始测试CT安检扫描仪,同时,伦敦的希思罗机场也开始了对CT安检扫描仪的测试。
另外,据美国国土安全部的官员透露,他们预计还将在2019年再购置240台CT安检扫描仪。
这些与医院里给病人们使用的十分类似的CT机,正在机场中将旅客行李箱中的东西3D成像,让工作人员360度无死角地看清行李箱里放的是什么。
并且, 随着CT安检扫描仪开始用于对旅客随身行李的检查,这有可以会开启一个新的机场标准。
标准之一,是旅客不用再取出行李箱里的物品。CT安检扫描仪采用算法和三维立体成像,安检人员可以在屏幕上操作,将成像画面进行360度翻转查看,不需要旅客提前把笔记本、手机、相机、iPad等电子产品从包里拿出来。
如果发现行李异常,CT安检扫描仪会自动报警,报警的行李将自动从传送带上分离出去,在另一端接受安检人员的开包检查。但通过CT安检扫描仪的3D成像检查,旅客的开包检查率将会大大降低。
“我们认为,大约5年后,乘客将再也不用取出随身行李的任何物品,” 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局长David Pekoske表示,这项技术具有革命性。
标准之二,是液体容量限制或被取消。因为如果 CT 安检扫描仪真的可以根据液体材料的密度,准确判断出容器中所承之物的属性是否安全,那么这条对于旅客随身携带液体的限制,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美国航空公司安全部门负责人Jose Freig表示,“要是在一条有CT安检扫描仪的通道接受安检,你可以把液体、凝胶、喷雾类物品、笔记本电脑和其他电子产品放在包里,不用拿出来。这将是一个新时代,我们十分期待。”
来源:纳兰德民航自助